“中國擁有更多的穩定性,以及更好的增長前景。中國在穩定全球經濟方面,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?!?月9日,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現場,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、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Christopher PISSARIDES接受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獨家專訪時如是說。
中國將繼續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貢獻。在全球的大背景下,Christopher PISSARIDES強調國際合作的重要性,認為全球在宏觀政策協調,以及緩解金融危機和風險等方面,需要更加密切的國際協作,全球經濟也將因此而大大受益。
此外,未來中國持續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,將更多由科技創新來驅動。在Christopher PISSARIDES看來,人工智能等新技術,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,同時也需要更完善的監管以及更好的透明度。
中國經濟影響與日俱增
日前,世界銀行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相繼發布最新報告,上調2023年世界及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期。世行預測2023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.6%,經合組織預測2023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.4%。二者均提到,中國的重新開放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動力。
談及如何看待中國在全球經濟復蘇中所扮演的角色,Christopher PISSARIDES分享了他的看法:
目前在全球經濟中,美國和西歐的經濟發展,整體上在放慢腳步。大多數人希望他們走出衰退,這是一個合理的預期。同時,我們也應該記住,零利率時代,一去不復返。我們必須接受更高的利率。
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很多不確定因素都會存在。更多的波動性也不會讓人感到驚訝。而這一次的情況,歐美與中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中國擁有更多的穩定性,以及更好的增長前景。
在Christopher PISSARIDES看來,目前出現這種局面,在一定程度上,是由于貨幣當局采取了不同的政策。但與此同時,中國在人均GDP方面,相比其他經濟體還有更大的增長空間,中國也有理由比其他經濟體增長得更快。
“全球在宏觀政策上進行密切的國際合作,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?!彼麖娬{,來自西方經濟體的負面波動,與來自中國更加積極的波動所對沖,這樣全球經濟就不會受到更多波動的影響。而這些波動原本是可能會導致更多金融危機的。
把握新技術的雙刃性
自從新冠疫情管控放開以來,中國在穩定全球經濟,以及應對可能來自西方的任何負面沖擊方面,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全球其他經濟體,由于自身經濟所處情況和受到的沖擊,很難采取更多行動。
中國將如何做到這一點?Christopher PISSARIDES指出,通過制造業實現工資低增長的時期,這對于中國來說,顯然已經結束,眼下唯一的辦法是采用新技術。
追求這些新技術非常正確,但同時也面臨風險,必須確保這些新技術沒有被濫用,或者在它們可能增加波動性的情況下應用?!皩τ谛录夹g,我們需要非常好的監管,也需要很好的透明度”。
當前人工智能技術,以及正在出現的大語言模型,將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。當我們得到一篇機器寫好的漂亮小文章時,不僅僅是你眼前所看到的形式,后面使用的技術也發生根本性的變化。
在他看來,數據要素的重要性在持續提升。我們能夠利用數據相關的技術,驅動經濟表現整體提升,進而來改善人類的福祉。而如果社會錯過了來自技術人員、研究機構和大學專家們帶來的這種機會,這將是非常遺憾的,我們正在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上。
三問全球宏觀政策
全體大會四聚焦“全球貨幣政策調整與金融風險防范”。在這場分論壇中,Christopher PISSARIDES圍繞宏觀政策,提了三個問題。
第一個問題,誰來負責貨幣政策目標調整?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選擇的,但是貨幣政策的目標可能是由中央政府決定的。管理貨幣政策最有效的方法,是訴諸于比較獨立的機構中央銀行??紤]到金融穩定性的時候,中央銀行更加了解這個市場。
中央銀行的目標和行動,必須和中央政府政策保持一致,他們應該相互合作,財政和貨幣政策應該攜手共進。
第二個問題,中央銀行能否控制商業銀行的貸款走向?隨著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復雜,越來越多的投資活動通過銀行系統提供資金。貨幣政策有一個很好的角色,可以緩解風險,給一些激勵機制來支持可持續項目,可以改善環境,鼓勵好的項目發展。
第三個問題,面對全球金融沖擊的蔓延,獨善其身還是通力協作?中央銀行之間的協作非常艱難,因為他們有很多敏感問題,比如各國國內政策,但是毫無疑問中央銀行試圖在協作,盡管領域非常有限,對全球經濟還是非常有好處的,大大有助于全球經濟。
“緩解金融危機和風險非常重要。一個國家的不穩定性會蔓延到其他國家,國際協作非常關鍵,可以提供共同支持,避免過大的沖擊?!盋hristopher PISSARIDES說,中央銀行和政府應該更好監督貨幣系統,持續進行監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