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為“全球金融開放與合作:引導經濟復蘇的新動力”的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(2023)6月8日至6月9日在上海舉行。在6月9日下午的“全體大會六: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新趨勢”上,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重磅發聲。
方星海表示:
支持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成全球資產管理中心,上海擁有天然優勢,今后發展前景也非??捎^。
資產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。一方面,資管業格局更加合理,公募基金、私募基金發展勢頭良好。另一方面,促進企業創新成長的功能更加突出。
中國是不會跟外界脫鉤的,中國的態度是主動掛鉤。關鍵在于做好自己的事,中國資本市場容量大,資本最終是追求回報,如果中國能提供這樣的回報,哪怕某些政客想脫鉤,企業也是不愿意的。
把上海建成全球資產管理中心
方星海表示,支持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成全球資產管理中心。資產管理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。近十年,中國資管規模在全球的占比從4.6%增長到16.1%。資管行業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點方向。
“全球資產管理行業規模增長非???,但中國的發展更快?!狈叫呛V赋?。數據顯示,2012年到2021年這十年,全球資管行業的規模從62.4萬億美元增長到112.3萬億美元,增長80%;中國的資產管理規模從2.9萬億美元增長到18.1萬億美元,增長了5倍。
“上海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大的機會,確實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重點的方向?!狈叫呛1硎?,上海是我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最重要的據點,中國共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143家,其中,62家總部放在上海,占比是43%,合計管理資產規模占比39%。此外,外資獨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公司共有38家,其中,36家總部放在上海。
“總結來看,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正在吸引資管行業機構入駐。在管理更多的資產方面,上海有著很多天然的優勢,今后發展前景也是非??捎^的?!狈叫呛1硎?。
資產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
談到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情況,方星海表示,資本市場所屬的資產管理業在國內高質量發展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。一方面,資管業格局更加合理,公募基金、私募基金發展勢頭良好,管理資產的規模分別達到27.29萬億元和20.75萬億元,近五年分別增長1.4倍和0.8倍。私募資管業務進一步規范,管理規模達到13.77萬億元。
“另一方面,促進企業創新成長的功能更加突出。隨著科創板、北交所設立和全面注冊制實行,資本市場功能更加健全,基金業在直接融資體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,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積極投資中小創新型企業,為實體經濟注入強勁創新動力?!狈叫呛1硎?。
方星海指出,試點注冊制以來,90%的科創板上市企業、60%的創業板上市企業、99%的北交所上市企業在上市前都得到私募基金的資金支持。公私募證券基金積極參與IPO定價,注冊制下新的上市公司數量已經占到全市場的22%,這些公司IPO融資額達到1.91萬億元,公私募證券基金是IPO中主要的買方力量。截至去年年末,公私募資管產品持有A股市值10.17萬億元,占A股流通市值的15.3%,這個比例近五年提高了4.9個百分點。
從經營主體看,各類資本競相進入資產管理行業,市場的包容性、競爭度進一步提高。數據顯示,自然人控股的公私募基金管理人分別為22家和1.86萬家,外商獨資的公私募基金管理人分別為5家和218家,合資的公、私募基金管理人分別達到42家和139家。
業務結構來看,方星海表示,權益投資、綠色投資強勁增長。權益類公私募證券基金,私募股權創投基金規模分別達到11.96萬億元和14.2萬億元,近五年分別增長1.8倍和1.1倍。ESG、可持續主題的公私募基金有近2000只,管理規模超過8600億元。證券基金期貨公司,私募資管業務標準化資產比例達到88%,主動管理產品占比93%,行業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是1700億元。
強化與國際投資者的溝通
談到對外開放和合作等議題,方星海表示,“要多討論、多交流。像今天這種論壇就非常好,請國際投資者過來。我們的投資者、政府部門管理人員也應該多出去,主動跟人家溝通,把中國發生的事情說清楚?!?/p>
方星海指出,證監會也不斷跟國際投資者溝通,這種溝通非常重要?!爸灰覀冏龊米约旱氖?,使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有回報,就能促進雙方加強交流?!?/p>
“舉幾個例子,比如說中美審計監管合作,我們把這個問題解決了,現在中國在美國的上市公司退市的風險大幅減少。我們還鼓勵企業到歐洲發GDR,鼓勵企業到香港上市。因為境外上市有一個備案制開始實行,上個禮拜首批兩家公司已經備案了,去香港上市,中國的PE、VC今后去香港退出,這個渠道是暢通的,而且我們也鼓勵。滬港通、深港通,跟香港的關系很密切?!狈叫呛1硎?。
對于“脫鉤論”,方星?;貞Q,中國是不會跟外界脫鉤的,中國的態度是主動掛鉤。關鍵在于做好自己的事,中國資本市場容量大,資本最終是追求回報,如果中國能提供這樣的回報,哪怕某些政客想脫鉤,企業也是不愿意的。
校對:蘇煥文